地点
人物库 唐朝
李昭德初唐 ? — 6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7 【介绍】: 雍州长安人
李乾祐子。
明经
强干有父风。
武后时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来俊臣等数陷害大臣,人皆慑惧,昭德每奏其诬罔不道状。
昭德颇怙权,为众指目。
俊臣诬以谋反,与俊臣同诛,时人莫不冤昭德而快俊臣
后赠左御史大夫司空
昭德
司刑太常伯乾裕子。
明经
累官御史中丞
如意元年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以怙权贬钦州南宾尉。
召授监察御史
来俊臣诬以谋逆诛。
神龙二年御史大夫
建中三年加赠司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颜谋道唐 642 — 7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2—721 【介绍】: 琅琊临沂人字宗玄
以荫补泽州司法参军,累历乌程南和县令,入为虞部员外郎,出为相州长史,迁、和二州刺史封琅琊县伯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严善思唐 644 — 7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4—728 【介绍】: 同州朝邑人名撰,以字行。
严延子。
通儒术,晓图谶,褚遂良等奇其能。
高宗麟德元年,举销声幽薮科及第。
武则天时监察御史,兼右拾遗,数言天下事。
时酷吏兴大狱,善思为详审使,平活八百余人,原千余姓。
长寿中,忤来俊臣,谪交趾,五岁得还。
中宗景龙中,迁礼部侍郎,出为汝州刺史
睿宗立,拜右散骑常侍
谯王重福反,除伪礼部尚书
谯王下狱,大理寺奏行极刑,给事中韩思复驳奏恳直,乃配流静州
后遇赦还。
善思名撰
同州朝邑人
以字行。
消声幽薮科擢第。
武后时监察御史
稍迁太史令
景龙中累迁礼部侍郎
善思精天文卜相之术。
睿宗在藩。
善思言必登帝位。
既践阼。
右散骑常侍
唐隆元年
郑愔谋册谯王重福为帝。
伪制除善思礼部尚书
事觉。
配流静州
赦还。
开元十七年卒。
年八十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幸夤逊后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一作幸寅逊,又作辛夤逊
夔州云安(今重庆云阳)人,一作成都(今属四川)人。
后蜀,为茂州录事参军,迁新都
司门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
后改给事中翰林学士,加工部侍郎,领简州刺史
后蜀亡,仕右庶子
宋太祖开宝五年(972),为镇国行军司马
罢职,年90余尚有仕进意,治装赴阙,未登路而卒。
生平事迹散见《诗话总龟》卷三一、《宋史》卷四七九、《十国春秋》卷五四。
夤逊性颖悟,善属文,能诗。
所著有《王氏开国记》,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若干。
《全唐诗续拾》补收诗2首、断句4。
寅逊
夔州云安监人
后蜀后主
起家茂州录事
累迁翰林学士
工部侍郎
判吏部三铨事
简州刺史
国亡入宋。
右庶子
开宝五年镇国行军司马
罢职。
年九十馀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邕唐 675 — 74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5—747 【介绍】: 扬州江都人字泰和
李善子。
早擅才名,工文书,尤长以行楷写碑,取法王羲之、献之而自具面目。
其父注《文选》,补益之,附事见义,两书并行。
玄宗即位,召为户部郎中,又官汲郡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
性豪侈,不拘细行。
天宝时,为李林甫所忌,遭罗织,受杖死。
有文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5—747 字泰和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
李善之子。
少知名。
武后长安初李峤等荐其词高行直,授左拾遗
中宗时,出为南和,又贬富州司户参军事
少帝唐隆元年(710)召为左台殿中侍御史,改户部员外郎
又贬崖州舍城县
玄宗开元三年(715),入为户部郎中
又出为括州司马十三年,迁陈州刺史
以贪赃枉法贬为钦州遵化县
二十三年后,以军功累转括、、滑三州刺史
天宝初,为汲郡北海太守
六载(747)为李林甫所害。
官终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
代宗时,追赠秘书监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书史会要》卷九,李昂《唐故北海郡秘书监江夏李公墓志铭》。
以文名天下,尤长碑颂,其诗《六公咏》为杜甫所推重(见《八哀诗·秘书监江夏李邕》)。
精于书法,行草之名尤著。
新唐书·艺文志四》载有文集70卷,已佚。
明人辑有《李北海》。
全唐诗》存诗4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
李邕(678—747) 唐代文学家书法家
字泰和,其祖父迁至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后又随父迁回江夏(今武昌)
历官左拾遗户部郎中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
早具才名,能文能诗,《新唐书》著录《李邕集》七十卷。
尤擅书法,所作碑文自书自刻,并以黄鹤楼传说取名号,传世碑刻中曾署名“黄仙鹤”,开以名胜或传说作名号之先例
自此后,以黄鹤(鹄)为名的人数十计。
传世碑刻有《麓山寺碑》(又名《岳麓寺碑》)、《李思训碑》等。
唐诗汇评
李邕(675-747)字太和,郡望江夏,后徙家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
父善注《文选》,人号“书簏”。
少知名,博闻强志。
长安初,召拜左拾遗
中宗时,坐与张柬之善,出为南和,又贬富州司户
玄宗即位,召拜左台殿中侍御史,改户部员外郎,贬崖州舍城丞。
开元三年召为户部郎中,贬为括州司马
征为陈州刺史,又贬钦州遵化
后历括、、滑、卫诸州刺史
素负美名,为执政所忌,故屡遭贬谪。
天宝初,为汲郡北海郡太守,世称“李北海”。
宰相李林甫陷以罪,杖杀之。
久擅才名,尤长碑颂,有《李邕集》七十卷,已佚。
明人辑有《李北海》。
全唐诗》存诗四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旧唐书本传
早擅才名,尤长碑颂。
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
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遗,亦至钜万。
……其《张韩公行状》、《洪州放生池碑》、《批韦巨源谥议》,文士推重之。
新唐书本传
(李)峤为内史,与监察御史张廷圭文高气方直,才任谏净,乃召拜左拾遗
……邕之文,于碑颂是所长,人奉金帛请其文,前后所受钜万计。
虽诎不进,而文名天下,时称“李北海”。
卢藏用尝谓:“如干将莫邪,难与争锋,但虞伤缺耳。
”后卒如言。
李邕苏源明诗中极多累句,余尝痛刊去,仅各取其半,方为尽善。
金石录》曰:《六公咏》,李邕撰,胡履灵书。
余初读杜甫《八哀》诗云:“朗咏《六公》篇,忧来豁蒙蔽。
”恨不见其诗。
晚得石本,其文辞高古,真一代佳作也。
六公者,五下各为一章,狄丞相为一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畅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东人
畅璀子。
进士第
德宗贞元初太常博士
昭德皇后卒,太子服期,请循魏晋制,太子遂以卒哭除服,心丧三年
官终果州刺史
工诗,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
代宗大历七年(772)进士第十三年任弘文馆校书郎
德宗建中四年(783),应募从军,入山南节度幕。
约于兴元元年(784)河中参军贞元二年(786)征为太常博士,四年后出任果州刺史
约于贞元末卒。
生平事迹见《新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四。
有诗名,与韦应物李端卢纶等唱酬。
计有功称其诗“平淡多佳句。
”(《唐诗纪事》卷二七)《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唐诗汇评
畅当,生卒年不详,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大历七年(772)进士第
十三年左右授校书郎
建中末李希烈淮西叛,以世家子弟被召参军
贞元初,曾至河中
三年,为太常博士
后归隐,复出为果州刺史
贞元后期,谢郡游澧州,后不知所终。
有诗名,与韦应物卢纶李端司空曙耿湋等交游唱和。
有《畅当诗》二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十七首。
河东人
户部尚书璀子。
进士
贞元初太常博士
果州刺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诗平淡多佳句,如《钓渚亭》云:“花发多远意,凫雁有闲情。
迟晖耿不暮,平江寂无声。
”《天柱隐所》云:“荒径饶松子,深萝绝鸟声。
阳崖全带日,宽嶂偶通耕。
”……皆有远意。
畅当)词名籍甚,表表凌云。
钟云:此君诗少,而别有清骨妙情。
《汇编唐诗十集》
唐云:畅诗刻意求新,大合钟调,虽非正音,要是僻中之秀。
僧善胄隋末唐初 550 — 6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0—620 【介绍】: 僧。
瀛州人俗姓淮
少出家,通《大智度论》及《涅槃经》,名光吴越间。
隋初北渡,依远法师,寻住长安净影寺
敕为涅槃众主。
文帝开皇末,随蜀王杨秀
仁寿末,复归关中
炀帝大业间,住禅定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瀛州淮氏。
辞俗。
钻研六论涅槃。
齐亡南奔陈境。
时属荐饥。
莫之行丐。
或得一饼粗延喘息。
以致羸悴。
见者忽之。
偶至一寺。
方讲即入往来论义三番高座不能对。
饮气而殂。
始不知也。
他日造则见治丧具。
问其故乃曰。
法师昨为北僧所难而死。
寤为已遁去。
后过他讲。
亦如之。
连毙三人。
遂发闻吴越
隋初北归。
远法师
京邑净影寺
覆述。
竖义锋锐不可当。
玄侣盈千。
莫不叹服。
制涅槃疏辄命笔刊削。
闻戒曰。
吾死后乃可。
尔今如此无乃甚欤。
曰。
使法师世则孰知者。
尚何脩定哉。
从之。
逝。
诏为涅槃众主。
净影寺
开皇末
蜀王秀开导岷嶓施利悉营尊像。
京师供养。
会文帝置塔葬舍利。
诏往梓州牛头山华林寺
瑞应具别记。
太业造寺。
又应选命俄住禅定
弘业而夙疾作。
然法席之盛不减于旧。
未几。
良差曰。
吾其能久乎。
或问其故曰。
老而死理数然耳。
十三年欲反元所住寺。
众不许。
因取土窒口。
众惧许之。
武德三年八月
终于净影寺
春秋七十一。
初卧疾间。
谓其门人曰。
吾平生正信且用心教门。
未尝怠。
其生净土必矣。
戒扫汛房宇以俟。
忽起坐合掌曰。
世尊来也。
顾侍人曰。
安置世尊坐。
又作忏悔惭愧状。
良久曰。
世尊去矣。
鞠躬如送客者。
遂卧不复语卒。
葬于城南韦曲之北崖。
弟子慧威嗣。
今住大总持寺云。
释善胄
俗姓淮氏
瀛州人
少出家。
通敏易悟机达为心。
预涉讲会乐详玄极。
大论涅槃是所钻注。
齐破投陈。
奔造非数。
年屡荐馁告乞是难。
日济一饼才充延命。
形极羸悴众不齿录。
行至一寺闻讲涅槃。
因入论义。
止得三番。
高座无解低头饮气。
徒众千馀停偃讲席。
于是扶举而下。
既至房中奄然而卒。
时论讫即出。
竟不知之。
后日更造。
乃见造诸丧具。
因问其故。
乃云。
法师昨为北僧所难。
乃因即致死。
众不识
不之擒捉。
闻告自审退而潜焉。
经于数日后得僧。
将挟复往他讲所。
论义者无不致屈。
毙者三人。
由此发名振绩。
大光吴越
隋初度北依远法师
止于京邑净影寺
听徒千数并锋锐一期。
覆述竖义神采秀发。
偏师论难妙通解语。
制涅槃文疏。
意所未弘。
乃命笔改张剖成卷轴凿深义窟利宝罔遗。
远闻告曰。
子思力无前。
如何对吾改作。
想更别图可耶。
曰。
若待法师即世方有修定。
则胄之虚名终无实录。
乃从之。
疏既究成。
分宗匠世。
亟有陈异。
亡之后。
敕令于净影寺为涅槃众主。
开皇将末。
蜀王秀镇部梁益。
携与同行。
岷嶓望德日归成务。
仁寿末岁。
还返关中
处蜀道财悉营尊像。
光坐严饰。
绝世名士虽途经危险。
而步运并达。
在京供养以为模范。
会文帝置塔。
敕送舍利于梓州牛头山华林寺
严舆将达。
感猪八头突到舆下从行至馆。
驱逐乃走。
还来如故。
渐至城治。
黑蜂四枚形甚壮伟。
随舆旋绕数匝便去。
既至州馆夜放大光明彻屋上如火焰发。
食顷方灭。
又掘塔基入深丈馀。
正当函处得古瓷瓶。
无盖有水。
清澄香美。
乃用盛于函内。
寺有九层浮图。
从西南角第二级放光。
上照相轮如五石瓮许。
黄赤如火良久方隐。
又堂内弥勒像亦放眉间紫光。
并二菩萨亦放赤光通照寺院。
前后七度。
众人同见。
除不来者。
及大业造寺。
广召德僧。
应高选。
又住禅定屡开法席。
传向相寻因感风疾。
唇口喎偏。
时人谓。
改张疏之所及也。
以涅槃为五分。
末为阇维分。
寻之揣义改为七分。
无有阇维。
第七云结化归宗分。
自风疾多载。
而问难寻常。
为诸学者所共惊惮。
后忽患损口如恒日。
曰。
吾患既差命必终矣。
此不可怪。
理数然也。
大业十三年欲返本寺。
众不许之。
乃以土塞口。
欲自取死。
寺众见其志决。
方复开许。
武德三年八月内终于净影寺
春秋七十有一。
初患笃谓门人曰。
吾一生正信在心。
于佛理教无心轻略。
不虑净土不生。
即令拂拭房宇。
烧香严待。
病来多日委卧不起。
忽尔自坐合掌。
语侍人曰。
安置世尊令坐。
口云。
世尊来也。
今忏悔惭愧。
如是良久曰。
世尊去矣。
低身似送。
因卧曰。
向者阿弥陀佛来。
汝等不见耶。
不久吾当去耳。
语顷便卒。
葬于城南韦曲之北崖。
遵遗令也。
弟子慧威住大总持。
讲寻宗迹著名京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法敏隋末唐初 570 — 645年8月23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姓孙氏
丹阳人
八岁事英禅师出家。
茅山明法师三论。
又依东安研究其指。
年二十三。
高丽实公及实亡。
印公入
而法席凋替。
有陈失御乃反初服。
三年而后能自拔。
避地千馀姚梁安寺领沙弥十辈。
开法华三论。
相续不辍。
贞观元年
归乡里以华严涅槃。
弘导四众。
二年会稽都督田公以礼迎。
还住一音寺。
胜会所集七十馀州义学沙门
二千计。
尼众三百。
士俗莫能纪。
十九年徙住静林寺展华严经席。
夏六月方升座。
入文有黄金色蛇。
吐五色光。
长七尺许。
上悬屋梁下直顶讲罢乃隐。
未几复解制于一音。
夜见二赤衣人致礼曰。
法师功德难量。
盍往他方教化乎。
今故从东方来迎。
八月之望。
三日大冥。
莫辨昏旦。
逝之日则二十三日也。
又大明夜如昼。
春秋七十六。
将葬塔表发光景。
地震异香四闻。
释法敏姓孙氏
丹阳人也。
八岁出家事英禅师为弟子。
茅山明法师三论悟其宗旨。
贞观元年出还丹阳讲华严涅槃。
二年越州田都督追还一音寺相续法轮。
于时众集。
义学沙门七十馀州八百馀人。
当境僧千二百人。
尼众三百。
士俗之集不可复纪。
至十九年会稽士俗请住静林讲华严经。
至六月末正讲。
有蛇悬半身在项上。
长七尺许。
黄金色吐五色光。
终讲方隐。
至夏讫还一音寺。
夜有赤衣二人礼曰。
法师讲四部大经功德难量。
须往他方教化。
故从东方来迎法师
弟子数十人同见此相。
至八月十七日
前三日三夜无故闇冥。
恰至二十三日将逝。
忽放大光夜明如日。
因尔迁化。
春秋六十有七。
身长七尺六寸。
停丧七日塔表放光。
地为震动异香不灭。
莫不怪叹。
道俗庄严。
送于隆安山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慧岸隋末唐初 ? — 623
释慧岸者。
未详何人。
面鼻似胡。
言同蜀汉
往来市里默言无准。
人不之异。
武德三年
科租至岷州
程期甚促。
人初不闻。
谓在天外。
人有僦购科索万钱。
转更惊急。
谓往鬼国被去者。
皆为死计。
散费资粮。
为不行之计。
岸于新繁市大笑曰。
但去必见欢喜。
捉负租拗折数枚。
众人去至鹿头道逢敕停。
此前言之验也。
武德六年
辄复悲泣不能自禁。
曰谁能见烦恼因。
没水求死。
众人争入水接之。
乃端坐水底已卒。
卒后其年亢旱不收。
疫死众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道积隋末唐初 ? — 627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益州福感寺。
平生专业涅槃。
凡欲宣述。
必先沐浴更衣。
坐而披展。
性尤仁慈。
务以济物为急。
遇诸㿈疠之烂溃者。
虽臭秽薰蒸人所掩鼻。
则殷勤瞻视。
昼夜靡怠。
或共器食。
或连榻卧。
弗恤也。
贞观元年。
五月终于所住。
春秋七十馀。
时属炎夏。
停之百日。
跏坐如初。
而略不腐臭。
众因加之漆布焉。
建今蜀中涅槃之盛。
盖自发之。
洪远僧恩并诵涅槃。
皆为皂白所归
后远住会昌
恩住弘福
禅定 又弘福智晔者。
江表令族。
治法华。
每自抄写。
且复倩人。
前后所出二千馀部。
晚年总寺任。
犹日写五纸。
年七十馀。
尚强健不少衰。
释道积
蜀人
益州福成寺。
诵通涅槃生常恒业。
凡有宣述。
必洗涤身秽净衣法座。
然后开之。
立性沈审慈仁总务。
诸有厉疾洞烂者。
其气弥复郁勃。
众咸掩鼻。
与之供给。
身心无贰。
或同器食。
或为补浣。
时有问者。
云。
清净臭处心憎爱也。
吾岂一其神虑耶。
寄此陶练耳。
皆慕其为行也。
而患己不能及之。
贞观初年五月终于住寺。
春秋七十馀矣。
时属炎夏而不腐臭。
经停百日跏坐如初。
莫不嗟尚。
乃就加漆布兴敬巴蜀京邑诸僧受诵涅槃。
其列非少。
又有沙门洪远僧恩。
并诵涅槃。
皂素回向。
远志尚敦悫情捐名利。
徵入会昌隆礼供给。
恩道心清肃成节动人。
弘福禅定两以崇德
而卑牧自处。
蒙俗罕知。
弘福寺沙门智晔者。
本族江表。
隋朝徵入。
深乐法华镇恒抄写。
所得外利即用雇人。
前后出本二千馀部。
身恒自励日写五张。
年事乃斯业无怠。
今总寺任弥勤恒业。
年七十馀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志宽隋末唐初 566 — 64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6—643 【介绍】: 唐僧。
河东人俗姓姚
博览众经,以《涅槃地论》为心要。
邑多虎暴,都督张逊命志宽祷之,后虎患渐少。
太宗贞观中,蒲晋旱,志宽曾曝烈日中祷雨。
志宽俗姓姚氏
蒲州河东人
青州刺史任予。
自幼出家。
大业中以事流西蜀
贞观初还乡里。
十七年卒于仁寿寺
年七十八。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姓姚氏
河东蒲州人
青州刺史少知。
名历听经论。
尤以涅槃十地为心要。
东西寻访。
惜寸阴
且履信无矫妄。
尝买衣帛长安市中。
其人云。
可先付直。
明当如数。
求所在送至。
从之。
归为诸僧言。
诸僧笑其为所绐。
曰。
自念平生未尝诳物。
物岂复肯诳我哉。
其人果如约。
尤不怠于瞻视病患。
近远使舆致房中治。
理无小废。
或腹痈不易出脓。
辄为口𠲿之。
炀帝闻其行解。
诏居慧日。
杨玄感叛。
类下狱待罪。
有遣饷。
悉分散。
无所私。
后配役。
负土筑御道。
同役者。
告以既无监检。
可稍纵。
曰业报如此。
能自欺乎。
顷之并流西蜀
行达陕州
适诸檀越醵以赆。
即分散。
独遗一驴。
以负经卷。
潼关
硕德宝暹。
足破莫能进。
宛转卧道侧。
哀之。
又舍以载。
而身负经卷。
达蜀。
祷雨弭虎。
化风遐播。
每阐导散席。
衬施随尽。
然素所服用。
至俭陋孅啬。
贞观初
还乡里。
旱甚。
为置坛场。
祷雨。
蜀时
曰不得雨者。
不处堂房。
曝其身三日。
而雨大洽。
所在。
有介冑声。
夜窥之。
则见神人绕行其旁。
议者以其常诵维摩经。
及戒本。
故然。
神素法师者。
平生友也。
然能交接。
于既死之后。
复慰以书。
兹不录。
十七年夏五月十六日
卒于仁寿寺
寿七十八。
口不及利。
手不执宝。
筐箧之藏。
由来绝心。
骑乘劳具。
终身无涉。
垂死。
遗命其徒。
以篨籧裹尸。
用雨椽舁之。
林野。
无尔纷纭。
为无益事。
呜呼达哉。
释志宽
姓姚氏
蒲州河东人也。
祖宗仕族不交群小。
父任青州刺吏
自幼及长清约知名。
历听诸经以涅槃地论为心要也。
东西访道无释寸阴。
业成登器游讲为务。
生常履信言行不乖。
望似专正而怀抱虚荡。
尝以游学长安诣市买绢。
有人曰。
可见付直明当送绢。
于此便付直。
还寺为诸僧所笑。
曰。
自忆不负于人。
岂有人而乖信。
至期果获。
以事陈之。
彼人云。
兵食可亡信不可废。
弟子俗人奉之。
岂意释门缀斯虑也。
常诵维摩及戒本。
所居住房每夜必有振动介冑之响。
窃而观者咸见非常神人绕房而行。
又一时夜中房重阁上有打物声。
同学宝通
闻之惊迷不安其席。
就而慰之。
犹打物如故。
至旦看之。
乃舍梁将折。
即令拄之得免其命。
其为幽灵所卫如此。
而性好瞻病无惮远近。
及以道俗知无人治者。
皆舆迎房中。
躬运经理。
或患腹痈不可脓出者。
乃口就𠲿之遂至于差。
往往非一。
其慈惠之怀信难继也。
后于中夜室内大明。
及观房外与昼无异。
乃自缝绽衣帛。
不谓神光所照。
后召诸徒方知半夜此相数现。
后遂不怪。
加以开务诱引弘济为业。
道俗胥悦庆其幸遇。
炀帝弘道海内搜扬。
行解同推。
膺斯荣命。
既处慧日讲悟相仍。
会枭感作逆斋事拘缠。
便下狱待罪。
有来饷遗一不自资。
给囚僧欢笑如昔。
后并配徒隶役于天路常令负土使装满笼。
尽力辇送初不懈息。
役僧曰。
此无监检。
当可小停。
曰。
业报如此。
何能自欺。
违心行事诚未安耳。
未又配流西蜀行达陕州
有送财帛祖饯之者。
并即散而不遗。
唯留一驴负经而已。
路次潼关
流僧宝暹者。
高解硕德足破不进。
见卧于道侧。
泣而哀焉。
即舍驴与乘。
自担经论。
徒行至蜀虽有事劳而口不告倦。
仁恕之性登苦知其人矣。
既达蜀境大发物情。
所在利安咸兴敬悦。
时川邑虎暴行人断路。
或数百为群。
经历村郭伤损人畜。
中有兽王。
其头最大五色纯备威伏诸狩。
遂州都督张逊远闻慈德遣人往迎。
令州县立斋行道。
各受八戒。
当夕虎灾销散。
莫知所往。
时人感之奉为神圣。
因名立行弘裕有仪。
凡所宣化如风之靡。
每至散席礼䞋相仍。
或至十万二十万者。
皆即坐散尽了无资己。
告施者曰。
财犹种子聚则难繁。
故为散之。
令从用有在耳。
其虚怀应物为若此也。
兼又轻生疏素弊服寻常。
一经御形动经累稔。
爱护之甚有过身肉。
时逢俭岁躬煮糜粥亲惠饥馁。
衔泣说化令诵佛名。
又以所服衣之与毡。
或割或减用充贫乏。
每年冬首预积坐毡履替。
观诸沙门少者便给。
以此为常。
贞观之初还反蒲壤缁素庆幸欢咏如云。
屡建法筵重扬利涉。
时州部遇旱诸祈不遂。
官民素承嘉绩。
乃同请焉。
为置坛场。
以身自誓。
不降雨者不处室房。
曝形两日。
密云垂布。
三日已后合境滂流。
民赖来苏有年斯在。
昔在蜀土亦以此致誉。
故使遍洽时谚号为一代佛日
沙门神素者。
架业相邻尤所钦友。
以先卒于栖岩。
住州寺先绝凶问。
忽降形欢叙欣若生平。
明晚来告乃知其死。
致书慰曰。
等同幻境俱禀泡形。
不意之情非复言象。
素法师俗风清美道器冲深。
包总义门研机至实。
但正业久成必之净土。
此方薄运顿失所归。
老病之僧早应先去。
罪重福微犹守馀报耳。
法师不遗故旧。
二十五日夜降神共聚同卧一床。
夕言议至晓方别。
情犹今昔。
事即存亡。
冥感之诚未可陈述。
贞观十七年春二月二十四日卒。
见别传。
其年夏五月十六日卒于仁寿寺
春秋七十有八。
初未终之前右胁而卧枕于右臂。
告门徒曰。
生死长远。
有待者皆尔。
汝等但自观身如幻。
便无爱结自缠。
吾命亦断。
当取椽两根𥱿篨一领裹缚舆送。
无得随俗纷纭为不益事也。
言讫而卒。
时蒲虞等州。
道俗奔赴号恸川野。
屯于圹侧七里人满。
自宽从释种。
静摄居形。
不卧全毡不畜疋绢。
匮箧之事由来绝心。
骑乘劳具终身不涉。
口不及利手不执钱。
或有忤之。
便掩口私默。
不行赞毁于人物也。
曾用钱一千五百。
买驴负经。
既至东京
值卒科运大贵。
或头至数万者。
同侣欲为卖之。
不许曰。
已劳负荷岂复过本乎。
便诣市自出之。
但取元价。
此虽小事廉耻本矣。
释志宽
姓姚氏
蒲州河东人也。
历览诸经以涅槃地论为心要所居。
住房每夜必有振动介冑之响。
窃而观者。
咸见非常神人绕房而行。
时川邑虎暴行人断路。
或数百为群。
经历村郭伤损人畜。
中有王兽其头最大。
五色纯备威伏诸兽。
遂州都督张逊。
远闻慈德遣人往迎。
令州县立斋行道各受八戒。
当夕虎灾销散莫知所往。
时人感之奉为神圣。
贞观初还蒲晋。
时州郡遇旱诸祈不遂。
官民乃往请焉。
为置坛场以身自誓。
不降雨者不处堂房。
曝形两日。
密云垂布三日已后。
合境滂流民赖有年。
未终之前右胁而卧。
枕于右臂告门徒曰。
生死长远有待者皆尔。
汝等但自观身如幻。
便无爱结自缠。
吾命亦断。
当取椽两根籧篨一领裹缚舆送。
无得随俗纷纭为不益事也言讫而卒。
姓姚
蒲州河东人
父任青州刺史
自幼及长。
以清约知名。
历听诸经。
以涅槃地论为心要。
东西访道。
无释寸阴。
生常履信。
言行不乖。
尝以游学长安
诣市买绢。
有人曰。
可见付直。
明当送绢。
于此便付直还寺。
为诸僧所笑。
曰。
自忆不负于人。
岂有人而乖信。
至期果获。
常诵维摩
及戒本。
所居住房。
每夜必有振动介冑之响。
窃而观者。
咸见非常神人。
绕房而行。
又一时夜中房重阁上有打物声。
同学宝通闻之。
惊迷不安其席。
就而尉之。
犹打物如故。
至旦看之。
乃舍梁将折。
即令拄之。
得免其命。
性好瞻病。
无惮远近。
又以道俗知无人治者。
皆舆迎房中。
躬运经理。
后于中夜室内大明。
及观房外。
与昼无异。
此相数现。
猛以开务诱引。
弘济为业。
炀帝弘道
海内搜扬。
行解同推。
应斯荣命。
会枭感作逆。
齐事拘缠。
便下狱待罪。
有来饷遗。
一不自资。
给囚僧。
欢笑如昔。
后并配徒𨽻。
役于天路。
常令负土。
使装满笼。
尽力辇送。
初不懈息。
同役僧曰。
此无监检。
当可小停。
曰。
业报如此。
何能自欺。
违心行事。
诚未安耳。
末又配流西蜀
行达陕州
有送财帛祖饯之者。
并即散遗。
唯留一驴负经而已。
路次潼关
流僧宝暹者。
高解硕德。
足破不进。
见卧于道侧。
泣而哀焉。
即舍驴与乘。
自担经论。
徒行至
大发物情。
兴敬悦。
时川邑虎暴。
行人断路。
或数百为群。
经历村郭。
伤损人畜。
中有王兽。
其头最大。
五色纯备。
威伏诸兽。
遂州都督张逊。
远闻慈德。
遣人往迎。
令州县立齐行道。
各受八戒。
当夕虎灾销散。
莫知所往。
时人感之。
奉为神圣。
礼䞋相仍。
或至十万二十万者。
皆即散尽。
了无资己。
告施者曰。
财犹种子。
聚则难繁。
故为散之。
令从用有在耳。
兼又轻生。
疏素毙服。
一经履御。
爱护之甚。
有过身肉。
时逢俭岁。
躬煮糜粥。
亲惠饥馁。
衔泣说化。
令诵佛名。
又以所服衣之与毡。
或割或减。
用充贫乏。
贞观之初
还返蒲晋。
缁素庆幸。
欢咏如云。
屡建法筵。
重扬利涉。
时州部遇旱。
诸祈不遂。
为置坛场。
以身自誓。
不降雨者。
不处堂房。
曝形两日。
密云垂布。
三日已后。
合境滂流。
民赖来苏。
号为一代佛日
贞观十七年夏五月十六日
卒于仁寿寺
春秋七十有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高士廉隋末唐初 575 — 64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5—647 【介绍】: 渤海蓨人名俭,以字行。
高劢子。
少博涉文史,敏惠强记。
妹嫁长孙晟
隋末因故谪交州唐初北归。
高祖武德中右庶子封义兴郡公
累迁雍州治中
玄武门之变,曾预其谋。
太宗贞观初侍中,改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设条教督励,风俗顿改,引渠灌溉,人便之。
入为吏部尚书封许国公
右仆射
卒谥文献
曾受诏与韦挺岑文本令狐德棻等修成《大唐氏族志》。
全唐诗续补遗
士廉渤海蓨人
隋大业中,为治礼郎,贬朱鸢主簿
入唐,累迁雍州治中
贞观初,拜侍中封义兴郡公,进许国公,官至尚书右仆射
二十一年卒,年七十二。
诗一首。
(《全唐诗》无高士廉诗,传据《旧唐书》卷六五本传)
字士廉
以字显。
渤海蓨人
隋大业中治礼郎
以事谪朱鸢主簿
交阯太守邱和署为司法书佐
后从和来降。
雍州治中
太宗践位。
累官吏部尚书
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
封申国公
右仆射
太子少师
开府仪同三司
图形淩烟阁。
贞观二十一年卒。
年七十一。
司徒并州都督
谥文献
高宗朝加赠太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道会隋末唐初 580 — 649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约580—约649 俗姓史犍为(今属四川)人。
初于益州严远寺出家,后入长安访经10余年,博究经论史籍。
隋炀帝大业末还蜀。
高祖武德间立寺于隆山县
太宗贞观九年(635),与法琳同修《辨正论》。
后因事被拘,狱解后归乡,住眉州圣种寺。
贞观末年卒,卒年70岁。
续高僧传》卷三二有传。
全唐诗》存诗1首。
道会俗姓史氏
犍为武阳人
出家益州严远寺。
后入京师
法琳同修辨正论。
下狱。
释还乡里。
眉州圣种寺。
贞观末卒。
年七十。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犍为武阳
史氏子。
器宇高简。
逸群。
初出家。
住严远寺。
为四方道俗所归向。
然意以蜀僻陋。
见闻不广。
乃入京求访师友。
益研究经论史籍。
如是十年。
且将还乡里。
讲演以利导晚辈。
属时乱离。
不果行。
义宁初
朝廷使詹俊李兖等。
招抚
会致笺于丞相唐公曰。
会有弟。
性姿不肖。
家门衰坠。
其封爵除赠诘诏尚在。
门生故吏子孙成列。
并奋臂切齿。
思效力用。
即日剑门虽启。
巫峡负固。
会请躬率徒隶振锡启途。
折简宣威。
开怀纳款。
军无矢石之劳。
主有待成之逸。
此亦一时之利也。
惟公图之。
唐公不能用。
所在多私度僧尼道士
而宋冀尤道士杰然者
檀于隆山县
创逮观宇。
度三十人于内。
会遽投牒总管段伦。
请以为寺。
安抚大使李袭誉
引兵巡察州县。
偶过之。
道士惊以为逐己。
一时走散。
观遂定以为寺至今。
贞观初。
京师
因参琳师。
脩辨正论。
间有人诬告安州皓法师
在蜀以讲演聚。
众谋返者。
且指会觇候。
有司逮捕下狱。
会志气无所詟变。
常为诸囚。
开阐经论。
自春至
未尝辍。
诸囚之久系者。
或褴缕不胜寒酷。
会又以书抵檀越。
无尽藏致裘履。
及事释还乡。
三辅名僧。
皆送别郭门外。
会赋诗曰。
去住俱为客。
分悲损性情。
共作无期别。
时能访死生。
闻者泣下。
法曹裴希仁。
以门学求见。
谈论之顷。
微若陋其地之人物者。
会曰。
蜀虽僻远。
然由西都来。
士之能以文章事业。
显名天下者。
中州
诚不多逊。
明公当虚心。
礼下贤俊。
岂宜以闻见之狭。
自鄙薄哉。
希仁愧谢。
贞观末
卒年七十。
道会
姓史
犍为武阳人
初出家。
益州严远寺。
器宇高简雅调逸群。
四方道俗日夕参候。
犹以蜀门小陜闻见非广。
乃入京询访经十馀年。
经论史籍博究宗领。
还蜀欲大开释教导引后锐。
时属乱离不果心术。
会皇运初兴率先招抚
詹俊李衮首途巴蜀。
会上疏曰。
会弟性不肖。
家风失坠。
封爵虽除诏敕犹在。
门生故吏子孙成列。
并奋臂切齿思效力用。
即日剑门虽启巫峡负固。
会请。
躬率徒隶。
振锡启途。
折简宣威。
开怀纳款。
军无矢石之劳。
主有待成之逸。
此亦一时之利也。
惟公图之。
为使淹留遂不行。
于时国初。
僧尼道士所在多度。
道士宋冀。
是彼梁栋。
隆山县下新立道观。
屋宇成就置三十人。
会经总管段伦陈牒改观为寺。
其郭内住者并是道宗不伏。
移改嘱安抚大使李袭誉
巡察州县。
会以事达。
乃引兵过城。
四面鸣鼓一时驱出。
举宗怨诉噂𠴲街衢。
会曰。
未能令天下改观为寺。
此之一所终不可夺。
遂依立寺。
至今不毁。
武皇登遐。
入京朝观。
因与琳师同修辨正。
安州皓师。
在蜀弘讲。
人有嫉者。
表奏云。
反又述法。
会觇候消息遂被拘执。
身虽在狱言笑如常。
为诸在狱讲释经论。
经春至冬。
诸僧十数。
衣服褴缕不胜寒酷。
京师有无尽藏。
恒施为事。
会致书曰。
自如来潜影西国
千有馀年。
正法东流五百许载虽复赤髭青眼大开方便之门。
白脚漆身广示归依之路。
犹未出于苦海。
尚陆沈于险道。
五众名僧四禅教首。
头陀聚落唯事一餐。
宴坐林中但披三纳。
加以无缘之慈想。
升锤以代鸽。
履不轻之行。
思振锡以避虫。
今有精勤法子清净沙门
横被囚拘实非其罪。
遂使重关早落睹狱吏而魂飞。
清室晚开见刑官而思尽。
严风旦洒穿襟与中露俱飘。
繁霜夜零寒心与死灰同殪。
若竟不免沟壑。
抑亦仁者所耻。
书达即送裘鞋给之。
及事释还乡。
三辅名僧送出郭门。
会与诸远僧别诗曰。
去住俱为客。
分悲损性情。
共作无期别。
时能访死生。
道俗闻者皆堕泪。
益州法曹裴希仁。
自矜门学。
会与相见。
轻有讥诮。
会曰。
蜀川虽小贤德如林。
汉朝八俊同出。
张纲埋轮
东雒
难曰。
豺狠当路安问狐狸
奏诛梁冀
威摄四海者。
揵为武阳人也。
汉时有问杨子云曰。
仲堪何如人。
答曰。
隐不违亲。
贞不绝俗。
天子不臣。
诸侯不友者。
资中人也。
巴西阆中
百王之仰戢。
益州郫县
名振于华夷。
明公庶可虚心待国士。
岂得以土地拘于人哉。
言讫而出。
希仁愧谢。
既返谓人曰。
江汉多灵。
其斯人也。
贞观末卒。
年七十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慧棱隋末唐初 576 — 6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6—640 【介绍】: 隋唐时僧。
西隆人俗姓申屠
八岁于襄阳檀溪寺出家,十六岁至荆州茅山,从师三年。
隋末归襄阳,寻又入
吐言质朴,谈理入微,时号为得意棱
曾坐事下成都狱,得释东归安州。
后住襄州紫金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西隆之申屠氏子也。
父既丧而生。
繄母鞠育三岁。
即知有佛法。
而愿听焉。
母怜之。
𢹂游襄阳
润法师方开三论。
一造座隅。
深有领寤。
八岁丧母。
遂依檀溪寺诞律师出家。
年十六能以经之大意奇理。
往问于荆州茅山明法师
房中曲教不有有者迄三年。
而深会其旨。
复从安州皓师。
入蜀而覆述之际。
尤得意。
人因谓之得意棱
以诬罔下成都县狱。
亦在囚。
众请讲三论讲才五偏。
而诏释无所问。
安州饥。
耀贵如珠。
日丐以济。
弘演不稍倦。
代之无难色。
时席端俊秀三十馀人。
皆以其所说涅槃悉违义。
疾愈。
白请定之。
于是前叙辄云。
是是由尔靡伏。
将终握手曰。
勿贪利养。
勿惮劬劳。
战战兢兢。
如履刀剑。
乃可以传灯续佛慧命也。
先是梦失目。
又人持放光宝镜来。
印其身至是果验。
未几归襄州紫金寺五年。
弘论。
贞观八年
弘涅槃大品惟度等经于须弥寺。
十二年三月
梦所住寺。
群鸟飞散。
因散众。
十四年正月
感通寺法师梦阎王谓曰。
吾兹请棱公讲三论。
拔公讲法华矣。
闻之喜曰。
吾发愿常处地狱教化。
苟果斯愿奚憾。
九月州。
蒋王见其弱。
韶州钟乳粉令服。
其夜梦衣冠者戒曰。
勿服。
阎王庄严道场。
竟大有乳药。
十月十五日
忽告弟子以吾五藏已崩。
而无痛苦。
四更起坐告寺主
宝度曰。
吾观小年时事。
皎如目前。
俄闻外有大声曰。
法师早起烧香使人到矣。
度问使人为谁。
答曰阎王使也。
小食时。
敛容卒。
十四年十月十六日也。
寿六十五。
释慧棱
姓申屠氏
西隆人
胎中父亡。
惟母鞠育。
三藏懁慧。
思愿闻法。
母氏怜其孤苦。
相从来听襄阳闰法师三论。
文义之间深有领览。
年至八岁其母又终。
无师自发。
独诣邑西檀溪寺诞律师而出家。
十六乃往荆州茅山明法师下。
依位伏听。
问经大意深有奇理。
召入房中。
三年曲教惟陈不有有也于此义深会其旨。
隋末还襄。
又逐安州皓师入蜀凡有法轮皆令覆述。
吐言质朴谈理入微。
时人同号得意棱也。
下狱。
亦同绳。
身被桎梏于成都县
一狱囚徒请讲三论。
周于五遍。
敕遂释放。
便逐还。
既达安州粮粒勇贵。
旦往随州巡里告索。
暮达所如常采听。
往还三百深有足功。
然其报力雄猛。
生无一患。
门学所推。
力微四大退贬。
令代讲涅槃。
咸怪其言谓违义。
时席端俊异者三十馀人。
将往副水百有馀日。
惟讲三论。
患愈还返安州
常于房叙经大意。
外有侧听皆为漫语白皓曰。
于初章全若不解。
日上讲。
请为定之。
及时告曰。
欲定初章者出来。
时问侣盖众者二十五人。
一一诵呈。
皆云不是。
最后述句。
句虽异皆云得意。
由是靡伏莫敢轻者。
皓之将终告曰。
棱公来。
吾今付嘱最后续种。
自吾讲来惟汝一人得经旨趣。
乃握手曰。
夫讲说者应如履剑。
不贪利养不惮劬劳。
欲得灯传多于山寺。
读经法事并为物轨。
如为一人众多亦然。
如此可名报佛恩也。
又曰。
共公同涉苦辛。
年载不少。
惟以无相为本。
然后言矣。
语已而终。
初未嘱前。
梦神人失两眼。
又见一人著青衣执宝镜放光来印。
心既受诀已。
百日怀恋。
后还襄州紫金寺。
讲论五年。
众有三百。
贞观八年又还须弥。
讲涅槃大品惟度等经。
至十二年三月
梦鹰入寺群鸟飞去。
因即散众。
司功搜访。
一无所获蒋王临襄。
佛法昌显。
请于梵云相续斋讲。
道俗翕习又复腾涌。
至十四年正月半
感通寺法师
曰梦见阎王请棱公讲三论。
拔公讲法华如何。
曰。
善哉。
慧棱发愿。
常处地狱教化众生讲大乘经。
既有此徵。
斯愿毕矣。
至九月末。
蒋王气弱。
韶州乳二两。
逼令服之。
其夕梦见一衣冠者曰。
勿服此乳。
阎罗王庄严道场已竟大有乳药。
至十月半黄昏时。
遂觉不悆。
告弟子曰。
吾五藏已崩无有痛所。
四更起坐告寺主宝度曰。
忆年八岁往龙泉寺借观音。
未至耆阇已讲三遍皎如目前。
言未讫。
外有大声告曰。
法师早起烧香。
使人即到。
度曰何人。
答曰。
阎罗王使迎。
即起烧香洗浴忏悔礼佛讫。
还房中与度别。
食粥未了。
便取一生私记焚之曰。
此私记于他读之。
不得其致矣。
至小食时异香忽来。
敛容便卒。
十四年十月十六日也。
春秋六十有五。
合境僧众七日七夜法集功德。
蒋王赠绢五十疋。
送于凤林山。
玄素同集五千馀人。
开讲设斋。
终日方退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长孙安初唐 599 — 67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99—671 【介绍】: 河南洛阳人字弘安
唐初以良家子补左右千牛
累官隰城会州九陇,有能名。
襄二州司马,官至青州长史,以善政,州为立遗爱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窦季馀中唐 ? — 8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3 【介绍】: 扶风平陵人字幼直
年近四十方入仕,自雅州名山长至成都双流
穆宗长庆末,迁眉州录事参军
廉使表授右赞善大夫监察御史
西鄙有战事,假摄茂州刺史,寻正授。
文宗大和三年,南蛮犯,围成都
季馀茂州率众一旅来援。
李德裕西川,使领西山飞挽之务。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高仁厚晚唐 ? — 8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6 【介绍】: 唐人
初事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瑄为营使。
僖宗时韩秀升等乱峡中,敬瑄使仁厚督兵讨平之。
检校尚书左仆射眉州刺史
以擒秀升功,拜剑南东川节度使
光启中梓州敬瑄疑之,发茂州羌军攻杀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造唐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龙州人
僖宗时卫将军
帝幸兴元,命屯黑衣修栈道,为杨复恭所忌,斥为万州刺史
王建起兵,以行军司马,迁茂州刺史
后为陈敬瑄所败,殁于阵。
卒年四十五。
贞元中渭南县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宗瑶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
王建假子。
入川,累有战功。
唐昭宗景福初茂州刺史,后徙简州
称帝前蜀宗瑶中书令
后受遗诏辅政。
王衍嗣立,封临淄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道古唐末五代初 ? — 9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8 【介绍】: 唐末五代时沧州蒲台人
少有文辞,通《》。
唐景福进士,仕左补阙
韦庄荐之于王建,为节度判官
前蜀开国,为武部郎中
不为时所容,贬茂州卒。
有《易题》。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08 一名晛字子美青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一作沧州蒲台(今山东滨州东南)人。
僖宗乾符时,为王镕幕僚
昭宗景福二年(893)进士第,释褐为著作郎,迁右拾遗
以直谏贬为施州司户参军
未几,以左补阙召,不赴,变姓名卖卜道江青城市中。
后为前蜀节度判官武部郎中,贬茂州
高祖武成元年(908)卒于灌州
事迹散见《鉴诫录》卷四、《北梦琐言》卷五、《太平广记》卷二〇三、《唐诗纪事》卷七一、《十国春秋》卷四二。
道古博学能文,著有《易题》数卷。
新唐书·艺文志三》著录其《兵论》1卷,皆亡佚。
全唐诗》存诗2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